达州主城以东,麻柳镇建设正酣。2022年1月4日,达州东部经开区挂牌成立,以“‘产城绿乡’深度融合的城市新区”和“达州工业制造业主引擎”为目标启动建设,定调“三年成势,五年成城”。
作为方大达钢搬迁升级项目承接地和达州东部经开区工业制造业的核心承载地,小镇麻柳更成为新区建设的焦点所在,“麻柳智造城”,成为它全新的身份标签。
10月12日至14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蹲点麻柳镇,一线直击这场正在奋力推进的新区建设“大会战”。
A 聚
建设力量向小镇集结
10月12日,记者从达州城区乘车出发,沿国道542线向麻柳镇前行。
驶入达州东部经开区亭子镇,道路明显变得“拥挤”,一辆辆装着建材、大型装置的载重卡车驶过。
过了亭子镇就是麻柳镇地界。“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沿途,一幅幅高挂的横幅标语将“战斗”氛围瞬间拉满。
驶近场镇,一眼望不到头的建设场景便突然撞入眼帘。林立的塔吊下,体型巨大的高炉、料仓已拔地而起,各类运输车辆沿着交错的施工便道穿梭往返。
“是不是瞬间点燃了激情?这是要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同行的达州东部经开区党群工作部工作人员孟兵兵劲头十足地讲解着眼前所见。
不过,能说清楚具体如何“大干”的,另有其人。达州东部经开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孙玉明一直担任麻柳智造城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前线指挥部指挥长,项目建设情况,他心里有本“账”。
要找到孙玉明却不容易。见面地点随着他的行踪变动几经调整,最终,在方大达钢搬迁升级项目建设现场,记者从头戴安全帽、奔走于施工场地的人群中找出了他。
“搞建设,是东部经开区的绝对主线,而麻柳又是绝对的主战场。”孙玉明摊开随身携带的规划图纸,在嘈杂的机械声中高声讲解起来。
麻柳智造城规划建设面积22平方公里,以钢铁产业园为核心,同步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万达开绿色智能铸造产业园、新材料及化工产业园、达州东部经开区物流园等。达州东部经开区首批实施的22个重点项目就有18个项目落地麻柳。“经过前期的基础建设,现在各产业板块都已进入地上建设施工阶段。”孙玉明说。
聚力“成势”,来自天南海北的各支建设力量陆续向麻柳集结,参与建设攻坚。
最直观的,就是麻柳镇上的外地车牌越来越多。除了来自省内各地的川A、川B、川C……甚至还有悬挂江苏、湖南、河北、重庆、云南等省市牌照的车辆。“粗略估算,当前正在参与麻柳这场‘大会战’的建设者有上万名。”孙玉明说,预计到年底,光是达钢这一个项目的用工量就将超过万人。
B 快
“白+黑”高效运转
10月13日早上6点多,天刚刚亮,方大达钢搬迁升级项目焦化单元工人活动板房区便有了动静。施杨和工友吃完早餐,便换上工服赶往焦炉砌筑的施工点位。
落地麻柳的方大达钢搬迁升级项目,是达州全力推动的“一号工程”,计划总投资150亿元。项目于去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在明年年底实现全面投产。
在约1700平方米的焦炉砌筑施工区,80多名工人分散开来,用各型硅砖精细地“搭积木”。“总共92层,目前砌到76层了。”方大达钢搬迁升级项目指挥部焦化项目部现场技术员邓凯智手拿卷尺,弯腰挨个测量孔间距和检查砌筑平整度等。“预计能比计划提前5天完工。”邓凯智说,施工采用砌砖和配砖2个班组轮流作业,拉快施工进度。
在炼铁单元,中心循环水泵房、高炉主控室等厂房还披着绿色防尘网,大型机械忙着将各类建筑材料吊上高处的作业面。“目前的进度比计划提前了约15天。”方大达钢搬迁升级项目指挥部炼铁项目部综合组组长罗鹏飞说,近期,他们统筹3家施工单位加快协同作业,尽量把进度往前赶。
跨过明月江,计划建设27栋厂房和1栋综合楼的智能制造标准化厂房项目目前已有22栋完成封顶。
“我们企业租了7栋厂房。”正鑫硅基新材料完美电竞(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副总经理兼生产总监肖国军已经开始组织工人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有了标准厂房的基础支撑,这家今年7月才来到麻柳的上海企业,计划在本月底便开启高纯石英砂的试生产。
“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可以创造直接效益的‘麻柳速度’。”肖国军说。
夜幕降临,令肖国军感慨的“麻柳速度”,在记者眼前直观呈现出来:夜色中,明月江两岸的工地上灯火通明,多个建设工地开启“夜战”模式。
C 调
多系统协调推进
从“白纸作画”到“成势”“成城”,考验的不光是速度。如何统筹调度“千军万马”,实现多系统协同作战,这是新区建设者们需要解决的首要课题。
在麻柳前线指挥部临时办公点前的橱窗中,一张项目建设“红黑榜”,让18个项目的建设阶段性进度一览无余;一张麻柳前线指挥部组织结构图显示,达州东部经开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干部都纳入指挥部系统,便于统一调配。
“上下联动推进项目建设,实时调度,现场会商。”孙玉明介绍,项目推进采取“前线指挥部+领导挂包”机制,每个项目都有一名区级领导、一名业主单位负责人、一名项目秘书、一名乡镇班子成员、一名村(社区)干部统筹“包保”,密切配合实时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问题。
作为达州东部经开区扎根麻柳镇建设一线的工作专班,麻柳前线指挥部担任着“大总管”的角色。“指挥部还要协调统筹交通、住建、规划等多职能部门的力量,确保问题在一线快速解决。”孙玉明说。
提升服务效率,是加快项目建设的又一关键。
靠前审批、一线审批,达州东部经开区直接将政务服务管理局设在了与麻柳镇紧邻的亭子镇。该局副局长邹苏真介绍,建筑施工许可证核发等102项行政许可事项可实现就地办理,通过并联审批、一窗办理、上门服务等创新模式,行政审批事项承诺办理时间相对法定时间平均压缩88.9%。
自去年3月进驻麻柳以来,麻柳前线指挥部已打赢了多场“硬仗”:用时70天,动用1800余台次工程机械,完成了方大达钢搬迁升级项目5590亩的场平;用时4个多月,从零起步的标准厂房建设、供排水工程等重点配套项目完成大半施工量……
“胜仗”背后,是一整套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制度支撑。
“全区干部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没有周六周天,只有今天和明天’,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话。”达州东部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简麒镇说,从新区建设启动之初,达州就明确了“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的用人导向,实干出业绩成为干部提拔重用的重要考核指标。
同时,达州东部经开区还出台《激发农村干部队伍活力的五条措施》,引导农村干部队伍也积极加入其中,服务项目建设。在服务项目建设中表现突出的麻柳镇春申君村党委书记肖永强,已能享受与副科级同水平的薪酬待遇。
D 涌
小镇焕发新活力
100多米长的麻柳大桥,连接着明月江右岸的项目建设现场和左岸的麻柳镇场镇。10月13日晚上8点多,桥头附近的红千禧酒楼里依然客流不断。厨房忙不过来,老板唐华洪亲自“上阵”炒菜。
“我们刚花了20多万元翻新装修,上个月恢复营业。”晚上10点多,送走最后一拨客人后,唐华洪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满脸笑容地向记者展示新换的墙板、瓷砖和桌椅。这两年,镇上多出上万人,生意好了不少,唐华洪当即决定将20多年老店翻新,还把2个门市扩大到4个门市。
再往城镇中心走,约1公里的中心街,已成为麻柳镇人的“春熙路”。晚上10点多的街头还熙熙攘攘,各种商家的店招把街面照得通亮。其中,集聚了10多家烧烤摊位的“沿江社区”尤为热闹。
34岁的张海生一直在这里经营烧烤摊,此刻10多张桌子基本满座,夫妻二人忙不转,双方老人都来帮忙。
“以前主要卖给街坊邻居,现在八成客人都穿着项目工装。”察觉到这一变化,今年7月,张海生租下第2间门市,扩大摊位规模。
他发现租金上涨不少,“两层大约80平方米的门店,以前1.2万元就能租到,今年涨到了2万元。”不过他并不担心有压力,“现在客人晚上基本不断线,经营收入比以前高得多。”
麻柳镇政府的一组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场镇常住人口从不到2万人增长至3万余人。场镇较成规模的中餐馆从14家增至60多家,烧烤店从4家增至20多家,火锅店、酒店数量等也成倍增长,还新增了多家服务于项目施工的五金门市。
“以前逢一四七赶场,现在天天都很热闹了。”麻柳镇党委书记冉涛说,眼下,城镇建设已开始同步推进,一个规划建设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项目正积极推动落地。长达5公里的明月江生态流域长廊(一期)也已启动建设。
“从农业小镇到工业重镇,麻柳迎来了大建设、大发展的机遇期。”孙玉明说,麻柳镇的建设发展,将成为达州东部经开区“三年成势,五年成城”的有力支撑。(来源:四川日报)